專業車試


只要是SKODA都等於超值?Rapid Spaceback 1.4 TDI  

翻閱台灣的汽車網站、影音、雜誌,每每講到Skoda不外乎都是歐系底盤、安全性、C/P值,或許該套用千篇一律的「本質」優秀來說。

但真有那麼非買不可?

而我一直認為,Skoda在中大型房車的產品線上是沒話說的,有如先前試駕過的Superb、Octavia甚至是即將到來的SUV也可以這般推測。當今天換做了較入門的車款身上,似乎就沒有那麼的絕對。

怎麼說呢?何謂「本質」好?我想就是該有的配備都有,另外在車體剛性、安全配備、底盤操控上給你紮實的感受,但要讓人享受舒適豪華或是眼睛一亮的配備?很抱歉,很少。綜觀Skoda各車系,扣除Superb的豪華版本,其餘車款在配備上並不會給你太大的區別。這樣的差異性較小配置在中大型房車上能開出很狂的價格,當然在小車上也會和日系國產車有天壤之別。

是的,我是認為Rapid貴了點,尤其是今天試駕的1.4TDI(98.8萬),型錄翻到最後一頁,我想你也會這樣認為。但我絕不否認Rapid的價值,這次試駕同個平台打造的Rapid又讓我想起了Octavia與Superb「簡單而不陽春」的感受。歐洲房車該有的基本標準一應具全,移行駛中的操控感受也一如Skoda車款合乎期待。

不過台灣的消費者在意這些嗎?我想多數人會買這類的都會小車無非就是圖一個舒適的移動過程,在不奢求豪華感、操控樂趣的情況下想必對於售價會更加著墨。也正因如此,選擇能遮風蔽雨就好的國產車為多,能懂歐系進口價值的會更少。難道這樣的想法錯了嗎?

Skoda有一句廣告的標語說:「你終究要開歐洲車的,何不現在入主?」,我的觀點則是,為什麼一定要開歐洲車?或者說,這類歐系房車若去掉的歐系品牌的身份,還剩下什麼?

進入正題,新年式的Rapid在乘坐的感受上維持Skoda一貫的簡約風格,就算有少部分材質的替換感受也不大。新增的MIB多媒體系統能與手機連結,有了SmartLink互聯系統導航也不是問題。除此之外,我必須老實的說,這樣的內裝表現簡單到一點也不討喜,再加上另一個小缺點則是詭異的手煞車位置,操作時若不搬起中央扶手總會ㄎㄟˊㄎㄟˊ的。

以我180公分的身高來說最常遇到的就是椅墊腿部的延伸不足,路途稍微長一點就開始腳酸。不過歐系車一貫風格就是座椅的設定很符合人體工學,那怕Rapid的空間表現一般般(別誤會,是指沒啥意外的好),坐起來也能很舒服。

至於原廠這次大推在Spaceback標配的全景車頂的確是很讓人心動(我就是),但最近天氣這麼熱,遮陽簾拉了頭殼還是燒燒的,若有個怕曬黑的女友,你可能要挨罵了。

Rapid這次新年式小改的重點之一實屬這顆全新的1.4 TDI三缸柴油引擎,最大馬力90hp,最大扭力23.5kgm。受限於排氣量較小的緣故,看似普通的帳面數據實際加速感受也要在3000~4000rpm後才開始湧現。而多虧七速DSG雙離合器變速箱的益助,動力的傳遞算是相當直接,相比我認為動力有點調過高的TSI引擎,這具目前市售最小排量的柴油動力很匹配Rapid車格,山路跑起來也算是輕快有力。

鋁合金打造的汽缸蓋和引擎本體想必會減重不少,別忘了它還是三缸的,降低的車頭重量完全反應上轉向上。這樣一來有兩個好處,首先是減少推頭的程度,前懸吊的負荷少了,過彎自然更快更順;二來則是比較值,在操控的感受上會察覺車尾變靈活了,有點類似美式肌肉車近年來換裝小排量渦輪引擎後過彎表現進步的原理。

如此一來有沒有替新的PQ26底盤加分?答案是肯定的,再加上Skoda車系穩重的懸吊特性,在彈跳、坑洞上的處理均相當協調。硬要挑的話我想避震器本身的支撐性相當足夠,不過過長的行程設計讓過彎或是連續波動路面的側傾以及晃動感稍嫌大了一些,整體來說我想還可以在車載重心上下一點功夫。

為什麼不提油耗?有了1.4和柴油兩組關鍵詞你還會懷疑油耗嗎?好吧,平均21.4km/L夠你滿意了。

我想歐系品牌的身份,安全配備也無須再提。在試駕的過程中,哪怕當天各種路況穿梭,我也聽不到一絲異音,展現Rapid車體剛性的強大。而我想這才是對安全性最大的肯定。

以車輛的價值來說,所謂太貴或太便宜其實並沒有絕對值,就好像你心中的神車別人可能認為一文不值。所以我說C/P值是比較出來的,言下之意就是,我認為Rapid並不如Skoda其他車系出色,當然,我講的是單純定價與配備考量。至於回到開頭講的定位,無須評論Rapid好與壞,我相信這樣的產品會符合很多人的購車需求,尤其是對安全性與駕馭感受有一定要求的人。

而在八月底前原廠還很阿莎力的開出了88.9萬的上市優惠價,是不是有感覺稍微划算點了?

要是我,我不會負責任選擇卡在中間的Rapid,而會直上我賦予很高評價的Octavia,或是盲從外觀因素選擇Fabia Combi(旅行車無敵!)。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