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攝影:劉家岳 Jason之前在VOLVO XC40 Recharge的試車文章中有提到,目前的電動車發展趨勢大致分為兩個流派,以TESLA為首的非傳統車廠破壞式創新派,另一個當然就是傳統品牌所希望的漸進式轉移陣營。身為全球前五大車廠的HYUNDAI不意外地會被歸類在後者的範疇,像是之前我們試駕過的Kona EV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這一次,跳脫了Kona EV「油改電」造車邏輯,是HYUNDAI傾集團之力開發的新世代電動車序章的Ioniq 5,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誠然我們還是可以在Ioniq 5上看到啟動鍵、換檔撥片(其實是動能回充力道調節)等「老派」燃油車上才有的設計配置,不像前面提到的XC40 Recharge或是Porsche Taycan那樣直接連啟動按鈕/電門都直接拔掉那麼革新,在使用邏輯上依然跟燃油車大致保持一致,想要從油跳槽到電的領域不用花費太多學習曲線,至少在操作這件事上。

但這意味著Ioniq 5就不夠創新了嗎?當然不是,與其拘泥於表面上的UI(使用者介面)流派,HYUNDAI關注的更多的是一輛車還能做些什麼?畢竟在可預期的未來願景中(雖然不知還要多久才會實現),在路上跑的車輛都會是電動車跟自駕車,在這種狀況下車輛性能甚至是駕馭感受可能就不在是車廠們考量的重點,而是車還能夠做什麼?能不能跟周遭環境有更多互動?
關於跟外界互動的這一點,HYUNDAI給出的答案是V2L(Vehicle to Load)。只要透過全車系標配、隨車附上的轉接器,就可以直接獲得一個110V/16A、最大功率達到1,760Wh的家用插頭,意思就是你家裡在用的微波爐、烤箱、電烤盤、熱水壺以及氣炸鍋等等的高功率電器都可以接上Ioniq 5上使用!
而且這次在原廠安排之下,上面講的這些高功率電器挑幾項用延長線串接都不成問題,萬一萬一連接過多的話,Ioniq 5也會自己跳電,理論上來說是不會對電池組產生傷害的。當然你也可以設定V2L使用電量上限%數,不至於整晚開著電器把電量耗用殆盡,造成tiâu-tshia(刁車,拋錨)的窘境。
所以很直觀的想像,Ioniq 5會是新一代的露營神車吧!有愛好露營或是野營的玩家們,就可以省下購買大容量行動電源的花費,同時也不必擔心到國家公園或部分林道這類明文規定禁止明火場所的炊煮問題了。而這種理當是所有電動車都該列為標配的功能,在台灣市場上就先由Ioniq 5拔得頭籌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反向供應這些高功率電器電力,會不會很耗電?至少我們試駕的EV500 Performance車型,72.6kWh電池模組能帶來496km的續航力(此為NEDC標準,歐規的WLTP續航力為460km),算是落在當前台灣市面上電動車的主流水準;萬一駕駛在低電量的時候有里程焦慮的話,可以切換到ECO模式,這時候Ioniq 5會盡量地只使用單馬達後驅,駕駛還可以善用不同力道的動能回充模式、甚至切換到現在蠻普及的單踏板功能,來盡可能替電池充電。


只要撐到充電站,那麼800V電力系統最高可以支援10%充至80%只需要18分鐘的極速快充性能,回充效率幾乎可以說是瞬間回血!但當然這是實際上的理論速度,要滿足這樣的極速快充性能我們還需要350kW的充電槍,只不過目前國內功率達到350kW的充電槍相當稀少,但在可預期的未來內這樣的高功率充電站只會越來越多,在一般的200kW或是150kW快充站上Ioniq 5同樣也可以獲得相當不錯的充電速度。


至於開起來的感受上,採用全新E-GMP平台打造的Ioniq 5,開起來跟之前「油改電」的Kona Electric相比可以說是完全不同世代的產物!撇開硬體結構上的進步不談,光就駕馭感受上Ioniq 5就領先了Kona Electric不知道幾條街。因為這次HYUNDAI在乘駕體驗這部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Ioniq 5 EV500的動力輸出(306ps/61.9kgm)比起Kona Eletric EV500(204ps/40.3kgm)要強上不少,但大腳「電」門下去完全不會出現Kona上的扭力轉向情形,貼背感還在但車頭抬升的情況被抑制不少,舒適導向的懸吊系統跟更為線性的動力輸出曲線加了不少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