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報告


為何Toyota能在低氣壓籠罩下逆勢成長?為何其他國民品牌都玩不過Toyota?  

近期車市低迷與消費者的「觀望態度」有關?觀望什麼?有人說是美國關稅談判,其實這只對了一半,因為美國關稅高低終究只會影響美國進口車價格,美國進口汽車零關稅確實有點吸引力,但是對於國產車、日系車、歐系車…來說根本沒差,不可能降價。若說消費者是為了在7月9日美國關稅談判緩衝期落幕後準備搶便宜,說穿了只會關係到雙B休旅車家族、Tesla全車系、福特野馬、Toyota Sienna等少數車款,其他值得期待的,也只有年底前可能會導入台灣的Jeep越野休旅車以及Ram皮卡,雙穿了與國產車的關係不大。

但這幾個月國產車真的變成「國慘車」橫屍遍野,簡單說除了Toyota之外,其他品牌的銷售量皆嚴重下滑、幾近崩盤!昔日國產休旅車扛罷子CR-V同樣呈現慘不忍睹的局面,與全盛時期的銷售量相比簡直就是腰斬!就細部分析來說真的有不得已原因,但先說大環境的衝擊~那就是當年全球經濟狀況豈止是不佳,而且還充滿動盪不安的各種變數,薪水凍漲的小資族唯一能做的就是固守僅存的資產,開源節流、投資轉換、保本理財都是基本動作,同時降低奢侈消費慾望,此時舊車能開就開、能修就修、能省則省,畢竟買新車之後的折舊率很高。

那麼小資族不可能不花錢吧?心裡總會不舒服啊。沒關係,目前有許多「小確幸」可以讓人開心,比如說台比升值,那就趕快出國旅遊和購物啊,此時哪有空閒去展示間看車啊?至於零碎的空閒時間就是上網購物,不用說,此外海外網購已呈現大車拼的狀態,拼多多更是積極搶攻此一市場,因為匯率有利於台灣消費者之後,許多之前不太想下手的奢侈品或3C產品,當然要趁這機會趕緊入手,買新車?再說囉!

再者,小資族如果真的有心要花大錢,那也要花在「有價值」以及「會增值」的地方,個人不是在說瑞士機械錶(炒過頭正在跌),而是指買房、買黃金,目前房市已呈現供過於求、交易量嚴重萎縮的狀態,買賣雙方的攻防戰正在上演,唯賣方仍死守舊高點不輕易降價,買方則是大喊股市大震盪、金融海嘯快來,待屋主撐不住貸款或資金壓力賤售時,趕緊進場抄底大賺一番!好的,如果您想要割韭菜,當然要準備好買房所需的頭期款,此時怎麼可能將手中的現金拿去買車呢?

當消費者都觀望新車、但絕不輕易出手購車的時候,車廠為了維持業績,唯一手段就是促銷與折讓,於是一場割喉戰正在上演,只是能吸引的消費者終究不多,說穿了就是剛性需求,上門的都是「非換不可」的用車族,但Toyota為何還是唯一的贏家呢?二個重點:第一個就是誘因夠高「覺得划算」、第二個就是中古車保值又好脫手。

從銷售數字不難看出,Toyota除了「沒有完整主動安全配備」的Vios和Sienta屬於棄守與流放邊疆狀態之外,三大主力車款皆處於巔峰狀態,而且始終維持高昂的銷售氣勢,這是什麼道理?

先來講個小故事,舊約聖經中耶和華神啟示了約瑟,全地將會有七個豐年和七個荒年,於是當約瑟替法老王解夢並受封埃及宰相之後,在七個豐年中積極儲糧,待七個荒年時得以開糧倉救旱災。

和泰汽車似乎深知這個道理,在市場銷售平穩、緩慢成長之際,和泰依然維持高效率的行政並落實成本管控,並積極調整產品陣線見縫插針、塞好塞滿,至於小改款內容也能依照消費者回饋將缺點一一改進。還有重要的一點,和泰汽車對於定價策略相當謹慎且不輕易降價求售,因為大降價、高折讓這種舉止,等同於「開糧倉賑災」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當作常態在使用。相反地,其他競爭對手太習慣於折價清庫存,結果面臨大旱災時,已無糧倉可以開了!

今年初,全球經濟早已呈現委靡不振的光景,戰爭不斷、衝突再起,加上美國種種難以預期的瘋狂舉止,天曉得美股崩盤、全球股災是不是一場精心的安排?但這不是抱怨文,重點是全球車市早已進入凋零狀態,台灣車市遲早都要面對這樣的困境,只不過從年初開始各車廠早就祭出「高折讓救銷量」吃老本策略,而且折讓幅度越來越高,從10%漸漸提升到15%,賣不動就繼續折價,卻不懂得做行銷、做包裝、做活動與促銷方案,但想也知道「折讓是有限度的」總不能賠錢賣吧!事實就是還沒到最艱苦的5月,許多新車幾乎就是打八折在賣,換句話說糧倉已經吃乾,哪來的多餘食糧可以救濟銷售荒!打折打到骨折後還能怎麼辦?

所以5月、6月台灣車市普遍的銷售慘案,其實就是經年累月的問題所在,之前可以順利度過難關,但這回不幸卡關,再次呈現2008年金融海嘯「新車堆積如山」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