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標檢訂出區間測速儀器檢定標準後,各地分局紛紛開綠燈,一時間區間測速遍地開花,其中最盛者莫過於北宜公路台九線,全線共設計九點八段區間測速。讓不少車友直呼北宜公路已死。撰文:麥斯
此事遭到許多立委關心,認為北宜速限40公里實在有檢討必要,權責單位公路總局隨即發新聞稿稱。北宜速限訂在40公里是經過各方討論出來的,而區間測速是新北交警堅持要設的。但從數據看起來裝了區間測速肇事率的確下降不少。而被甩鍋的新北交警也於新聞稿說:北宜公路目前限速40公里,分析109年12月1日至110年1月15日車流數據,平均車速約41公里,車速51至60公里約占7.2%,車速超過60公里約占2%,規劃執法初期將以行車速率超過60公里之嚴重超速車輛優先取締。新北市沒有說明這車流數據收集的路段範圍為何,如果是區間測速設置路段,那麼表示速限是40公里,但駕駛為了怕收到罰單,實際車速會比40公里還要低。不過新北市交警還是很好心說:剛開始初期超過60公里才會罰!這裡裡面有幾個模糊的概念,那就是初期是60公里,那中期、晚期會不會改變呢?再者新北市管轄區寬限值是60公里,到了宜蘭端寬限值竟縮減成50公里,政治圈有一中各表,交通圈竟也有速限一路各表,實在教人佩服。此外寬限值的用意在於測速儀器未必絕對精準,為避免誤差範圍內濫製罰單擾民,因此才有寬限值這不成文規定。但新北市若覺得60公里內是安全、不需要開罰單的,那為何又要死守40公里防線?其邏輯豈不自相矛盾?官方愛用「速度管理」來解釋為何要讓區間測速遍地開花。先前我們也提過,如果速度管理真是維護交通安全不二法門,那麼何以今年車速最快的高速公路在沒有區間測速的狀態下事故率下降?官員最愛說嘴的數據也表示,國道肇事八成以上都跟「超速」無關,主因是駕駛人疏忽前方路況。所以今天北宜發生的事故是因為「超速」?還是因為駕駛人做了錯誤的操駕方式。因為拍攝追焦照,所以彎道來回刷圈磨膝。汽車在不該迴轉的地方迴轉,這才是肇事的大宗,然而這些都只需在幾個彎道處架設攝影機或在入彎點前架設減速坡,這些都能有效減少駕駛人在彎道的危險駕駛行為,遠比一套千萬起跳的區間測速更直接有效。有人會質疑,只有彎道減速,直線呢?北宜公路身為國道五號的疏導路線,還肩負分擔交流量的功能。然而所有國內外駕訓學校都會告訴你,直線操駕最簡單沒有技巧。如果路況視線良好且無車,又為何強迫民眾只能慢慢開40公里呢?同時過去設計道路速限的時空背景已經改變,現在車輛安全性與動力輸出都較以往更為高層次。許多如車距跟車、車道維持等功能都設有運作最低下限。因此越慢越安全的年代早就過去。反而因為長時間放慢速度,造成對於煞車更大的消耗、駕駛人更高的體力負擔,反而不利交通安全的維護。身為汽車媒體並非鼓勵執政當局將馬路放寬為賽道,而是懇請高高在上的官員、學者與警政高層們。不要在會議室決定與民眾息息相關的交通政策。找個週末用時速40公里跑趟北宜,遠比什麼數據都來得更為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