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事


有違新東家策略?LUXGEN MBU大戲恐無法上映!  

撰文:蔡至兼 Chien

於2019年底台北車展以概念車身分發表的MBU,原本是LUXGEN寄予厚望的重量級產品,然而就在裕隆集團認列虧損、華創車電改嫁鴻海華麗轉身為鴻華先進之後,MBU所有權歸鴻海所有,然而汽油渦輪增壓動力的MBU有違鴻海電動車佈局,這下恐因整體策略的改變而無法問世,講白的就是MBU將不會出現在市場上!

 

從2009年1月以台灣自主品牌之姿登場的LUXGEN,在「預先設想,超越期待」的品牌主軸與諸多智慧高科技加持下,第一款創業之作LUXGEN 7 MPV於2010年開始交車,同年發表LUXGEN 7 SUV後市場反應不俗,並開始外銷到中南美、中東、東南亞,甚至還在中國、俄羅斯啟動在地化生產事宜,在當時的台灣車壇風光不已。然而因錯觀市場變化局勢,中國自主品牌以跳躍式的大進步崛起,LUXGEN原本獨有的優勢不再是特色,價格和油耗更是一大致命傷;在台灣,因本地民眾基於對「本土品牌」的愛護和支持,以及LUXGEN 7 MPV/SUV確實打動消費者的心,同時在S5、U6陸續加入產品陣容後,也讓LUXGEN的銷售量有明顯成長,甚至還擁有不錯的市場佔有率。

可惜S3、U5問題層出不窮,與車主對LUXGEN在維修服務品質的微詞,不少車型也都只是「一代」而已(沒有後繼車的意思),導致2018年只剩下不到萬輛銷售,2019年更一口氣腰斬,2020年起U5、S3、S5、U7相繼停產,總計全年度才銷售4,602輛,目前也只剩下U6、URX及M7/V7在撐大局(M7與V7將在2021年底停產)。因此LUXGEN急需非常具有話題性的MBU救火,然而MBU都可能自身難保,哪裡救得了品牌呢?

屬於鴻海旗下最新事業體的鴻華先進,是由大股東鴻海出資、裕隆以資產對價共同成立的新公司,其前身就是負責裕隆自主品牌LUXGEN研發的華創車電,像2009年的品牌創立之作LUXGEN 7 MPV(後改名為M7)、LUXGEN 7 SUV(後改稱U7)、S3、U5、U6乃至URX,甚至是離量產僅差「臨門一腳」的MBU,以及MPV電動車等,都是出自華創車電之手,但原先挾著「台灣自主品牌」、「台灣之光」在市場受到高度矚目的LUXGEN,如今卻在各種因素下不再成為寵兒,就連最有機會成為國產車話題的MBU,因有違鴻華先進背後的鴻海電動車佈局,從計畫中剔除的可能性超過95%,這意味接下來LUXGEN的產品陣容中將不會有MBU的選項!

 

於2014年加入華創車電團隊的「GT-R之父」水野和敏,其真正全程參與開發的車型非MBU莫屬,在LUXGEN的產品陣容中屬於高性能定位,甚至還將PORSCHE Macan視為最直接的假想敵,造型上走「Coupe Look」路線並強調個性化風格,動力搭載由華創車電與COSWORTH共同開發的2.0L渦輪GDI引擎,300hp最大馬力肯定是國產車發展史之最,這也創下台灣車壇的新高紀錄,並提供二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種設定。當然為了市場需求,也配置完整的ADAS駕駛輔助系統,可說是國產第一款高性能跨界的代表作。

 

但是,原本各界期望頗高又具話題性的MBU是計畫2020年第四季上市,卻因武漢疫情攪局而往後順延,前陣子更傳出要等到2021年,但現在會讓市場失望,因為上市以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據知情人士私下透露,在MBU規劃初期是以50-60萬輛規模為基準,所以產品開發時就是以此計算成本,然而當2018年底裕隆集團前執行長嚴凱泰驟逝,集團內所有問題浮上檯面,尤其LUXGEN在兩岸及華創車電的財務缺口,使得遺孀嚴陳莉蓮必須壯士斷腕認賠殺出,並進行全面性的大改革,華創車電更以資產對價關係納入鴻海旗下,以鴻華先進之姿再出發,MBU自然也就此成為鴻海的資產。

這下關鍵零組件也因華創車電易主、市場規模只剩台灣等而陷入窘境,推測主要是成本與先前的規畫大不同,二來因銷售預期目標恐大幅縮水,致使零組件協力廠意願不高,同時國內法規、趨勢都不再走高性能,此外鴻華先進背後的鴻海將重心擺在電動車發展,這恐怕才是讓MBU誕生喊卡的主因。

 

倘若沒了MBU,S3、U5、S5、U7也陸續消失,超過十年的M7車系也即將在年底停產,在鴻華先進的電動車問世前的空窗期(雖盛傳將推出U5電動車,但實際狀況恐不如預期),LUXGEN還剩下什麼車款可銷售?看來只剩下U6及URX而已。

***本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