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至兼 Chien
正當各國政府拼命救經濟之餘,咱們的官爺們卻忙著選舉固政權,以及保護特定廠商打壓其他對手,尤其對低迷的汽車市場似乎也不太理睬,但隔了個印度洋的印度,雖然貧富差距非常明顯,但人家政府卻聽得見業者的心聲,卯起來去挽救新車銷售啊! 在國人的眼中,印度依然是個髒亂落後且貧窮的國家,13.4億的人口在2018年人均GDP為美金2,030元(約合新台幣6.3萬元),比起台灣的美金25,539元(約合新台幣79.1萬元)可是差了一大截,然而市場規模之大卻是台灣的數倍乃至數十倍,就以汽車來說,包含乘用車/貨車與三輪車的新車銷售量於2017年首度超過400萬輛規模,一舉躍升成為全球第四大市場,2018年更上揚到將近420萬輛,(台灣新車銷售量每年約43萬輛左右,只有印度的十分之一),但2019年起卻因短期債市資金吃緊,導致印度新車銷售創下11年來最高跌幅,等於之前的努力付諸流水,這也使得當地廠商紛紛拉警報並尋求政府協助。 志在發展經濟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將業者的需求聽進去,因此在官商協調之下決定挽救車市,首先打出的就是降稅。日前SUZUKI印度分公司、也是當地最大汽車品牌的MARUTI SUZUKI,針對Alto 800、Alto K10、Swift、Celerio、Baleno、Ignis、DZire、Vitara Brezza、S-Cross等車款一口氣降價5,000/10,000盧比(約合新台幣2,190/4,380元),或許大家會認為調降的稅率金額不多,但印度的車價就是便宜,尤其對入門車款的買家來說,這種降幅可是相當有感(台灣民眾不能以我們的心態看待之),雖然能有多少成效目前還不清楚,但至少能刺激消費,而印度都能這麼做,台灣呢? 台灣車市之低迷眾所皆知,國產車的銷售量已經被進口車超越,依照總量已成為「在野黨」,雖說許多人認為國產車沒有存在的必要,但要知道有多少民眾的生計是靠國產車養嗎?除了車廠生產線本身,零配件協力廠、周邊物流相關業者的家庭都仰賴這個行業,一但崩盤或垮了,不僅是個人生活出狀況,也更引發莫大的社會問題。正因為如此,救車市似乎僅止於廠商業者本身,政府頂多一個汰舊換新貨物稅補助、油電車免貨物稅等政策 (這也成為業者行銷手法),又或者針對特定運輸業者因應陸客不來而免除部分稅制或者優惠(這完全是一窩蜂、一條龍模式業者咎由自取,何以要全民買單?請別自行對號入座),但真要針對稅制的改革時立刻變得「理由很多」地推諉,若真要拚經濟,是否應該端出長期的牛肉麵,而非短期的榨菜肉絲麵? 同時大家可別忘了,政府仍將「2035年全面禁油」視為中心思想,只是嘴巴不說罷了(官員偶爾還是說溜嘴),因此真有心救車市,為人所詬病的貨物稅早就該取消,就連諸多的規費也應該要捨棄,至於這個缺口要找誰補?除了要重新審視地方建設達到「開源節流」,一味地炒高房價地價的建商、哄抬物價的大盤、掌握經濟發展的財團、政府最重視的科技產業,和造成環境污染最厲害又口口聲聲著出走台灣的石化業者等,這些才是真正要徵收重稅的對象,當然小老百姓的荷包已經夠扁了,別再拿我們開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