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車試


我們先來談設計。Aston Martin DB11海外試駕(三之一)  

 

一早抵達佛羅倫斯機場,輾轉到達托斯卡尼已是中午時分,下榻的酒店是一座古老的私人莊園,前庭廣場停著一輛DB11與前期款DB9。

對於全新DB11選擇在義大利舉行全球媒體試駕首先讓我感到疑惑。身為英倫豪華GT品牌的不二代言人,Aston Martin新車發佈一般選在英國,或是類似西班牙那樣風光明媚的地中海岸國家,更能凸顯豪華GT優雅從容的形象。而托斯卡尼位處義大利山區,又是Ferrari、Lamborghini與Pagani等品牌彙集的超跑之鄉,DB11選在這樣的場景進行媒體試駕,一來較勁的意味濃厚,二來也顯示Aston Martin對DB11的山道表現深具信心!

 

撰文:陳政義/攝影:陳政義、Aston Martin

編輯:郭正浩

 

說句心裡話,就品牌的喜好程度而言,我心中對於Aston Martin的喜愛是淩駕在幾個義大利超跑品牌之上的,我與首席設計師Marek還有老CEO Ulrich Bez先生都有不錯的交情,在一次英國出差時Aston Martin特別借給我一輛Vanquish,我從Gaydon總部開到了Newport那David Brown的辦公室以及經典車中心,那時彷佛走進時光隧道把Aston Martin100年的過程整個經歷了一遍。

Aston Martin一直以來都不是以快著稱的車,所以我習慣上不把Aston Martin歸類在超跑族群,但即便是對性能索求無度的我,仍然熱愛著Aston Martin出品的每一輛GT,那雋永的線條,充滿類比味道的指標儀錶,還有Bez先生一再強調的〝你看到什麼,它就是什麼〞的真實豪華質感。

 

Aston Martin也追求輕量化,卻不會為了輕量化而犧牲品味或是應有的對感官的感動。

然而,第一眼見到官方釋出的DB11官圖時,老實說我是不太能夠接受的,那違背了我對經典Aston Martin的理解,尤其在BENZ成為Aston Martin的資本與技術夥伴後,DB11電子系統與多媒體系統直接移植BEZN產品,全數位的多功能儀錶讓我潛意識底下產生抗拒…

 

但後來,DB11本尊改變了我的想法。所以我今天改變寫稿習慣,先不談駕駛感受,先跟你聊聊設計。

 

DB11有著完美的車身比例,外觀輪廓充滿無處不在的1:2黃金分割比例。打個比方,側面看去,車頭與車身為1:2;車燈長與葉子板為1:2;側窗寬與車門寬為1:2;後翼子板的摺線上下比為1:2。包括引擎蓋,行李箱蓋等部位,無處不在的黃金分割比例,讓實車不論哪個角度都展現協調的比例感。

 

車身線條的設計考慮的不僅僅是美感,更充分融入了包括空氣力學與機能性,引擎蓋效法Vulcan賽車採用前掀式蚌殼設計,這讓引擎蓋與葉子板融為一體,而輪拱上方得以採用花體式側腮,仔細端詳側腮下方還設計了引流紋路。這不僅僅是Vulcan之後的家族特徵,還肩負了刹車散熱與提升前軸下壓力的功能。

 

在後蝴蝶窗後方設計了空氣導流槽,透過內部導管的設計將壓縮空氣通過尾箱蓋後向上排出,搭配車尾小巧的主動升降尾翼,形成了看不見的後尾翼效果,Aston Martin稱之為風刃。它不需要透過誇張的實體尾翼,在兼顧美感的前提下,在高速時達到穩定車身的效果。其實類似法拉利599或是新一代Ford GT都有類似的導流翼設計,但將壓縮空氣透過導管排出形成下壓力的,DB11是開山鼻祖。當然你不能期待DB11跟Vulcan一樣有賽車般的下壓力錶現,他們在設計之初便是不同目的考量。

 

結論是,不要相信你在圖片上看到的DB11,平面表現出的美感完全無法與眼前真實的DB11相提並論。

你也可以這樣理解:世界上沒有一部相機能像你的眼球,忠實再生DB11的美。

 

取之不盡的優雅動力。Aston Martin DB11海外試駕(三之二)

想要熱血?請期待...。Aston Martin DB11海外試駕(三之三)

 

 

<汽车杂志>為CARLINK鏈車網中國官方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