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之外


機車動力科技十幾年沒進步?法規讓產業技術大升級!  

TEXT:蔡至兼 Chien

還記得1980年代的汽機車仍配置阻風門與化油器,要發動引擎時還必須拉著阻 風門、轉動鑰匙或腳踩啟動桿才能讓引擎運轉,三不五時就清一清化油器,那種「趣味」令不少六年級以上的人相當懷念,如今機車更進展到噴射供油,表面上只有動力技術的變革,實際上卻是整個產業技術的升級,更非大家印象中十多年沒有進步。

如果與汽車引擎相比,機車引擎確實在結構上簡單許多,但從大家習慣的二行程,到因應環保法規成為主流的四行程,不僅騎乘回饋大有差異,就連購車和維修成本亦有所別,但對於機車行來說維修並沒有太大差別,然而進入到目前的五期環保法規,那技術上可又是另一個層面了,而且還是一次非常大的蛻變。還記得當2007年政府為了環保考量,宣布機車正式進入五期法規並於2009年實施後,引起市場一陣譁然。
雖說騎乘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實際上卻因為必須新增電子噴射供油元件、含氧感知器、觸媒轉化器等,使得平均每輛機車售價比起化油器引擎多了8,000-15,000元不等,雖然一時間消費者難以接受,但至今將近十年消費者也習慣了,而且對於機車來說這可是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從噴油嘴、供油時機、進排氣、引擎溫度控制、供油電腦程式設計等,都已經是比照汽車等級了,複雜程度絕非電動機車能相比;而且國內車廠都已有相關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要說機車動力科技十幾年沒進步的人,肯定是許多沒接觸機車、對這個產業不甚了解,或者是以汽車標準來看待之。

除了機車動力科技的進步外,一個新法規所帶來的變革還包含周邊產業。當時實施五期法規反彈力道最大的並不是消費者而是機車行,畢竟整個機械結構與維修設備都得重新來過,檢測也都必須靠電腦,許多老一輩可「聽聲辨位」的老師傅就必須學習電腦操作等相關知識,雖然初期投資傷荷包又傷精神,不過長遠來看卻是一次的產業和技術上升級,就連原本不諳電腦的師傅或老闆娘,也能跟上時代成為電腦高手。其實同樣情況也發生在汽車產業,目前都是大量模組化甚至還走Downsizing渦輪化,凡事檢測也都必須靠電腦才能搞定,尤其是坊間小型維修廠更陷入是否與時俱進的苦思中,不少業者便添購跟上時代腳步的設備,師傅也必須跟著成長學習新知。因此法規的進化,不僅止於機車動力的進步,也讓整個產業結構、相關技術大大升級,這點應該是不少人始料未及。

當然有人可能會認為電動機車的技術性更高,這樣的看法嚴格來說只對一半,論動力結構電動機車比內燃機更簡單,由於沒有廢氣排放的問題,所以無需針對環保與經濟性進行調校,而性能與續航力只要在電池和馬達設定下手即可,但內燃機可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噴射供油時機、油耗、排污等都必須經過精密計算才能達標,所以真要說機車動力沒有顯著進步,應該說電動機車本身技術受限於電池無法突破,導致至今都無法成為市場主流,所能依賴的也只有法規政策的改變吧。

***本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