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標題所述,這對BMW是不小的打擊,因為BMW與Nissan皆具備量產碳纖維板件技術,但BMW早已進化成準量產模式,並打算以全碳纖維技術打造未來輕量化電動車,抱持相同理想的品牌還有Hyundai與Lucid,但歐盟如果認真起來,首當其衝者當然是BMW,此外還有一堆超級跑車品牌同樣感到「不可思議」!像是McLaren很早就開始使用全碳纖維車體技術打造其量產車,因此碳纖維到人體到底有何危害?你我不可不知!歐盟目前列管的危險物質清單,包括鉛、鎘、汞和六價鉻,汽車工業甚少接觸這些東西,當然這也是歐洲車越來越不推鍍鉻零件的緣故,因為從外觀來看,並不容易分辨出「三價鉻」與「六價鉻」表面硬化處理之差異,為了避免爭議危及品牌形象,乾脆直接放棄鍍鉻材質最實際,顯見政府單位列管這些危險物質,對產業絕對有很大的衝擊性。

但碳纖維一旦被歐盟列管,車廠會放棄使用此一輕量化材料嗎?答案是不可能!因為可替代碳纖維的其他材質非常昂貴,比如說鈦合金,但是價格實在是太不親民,至於鋁合金則是不夠資格,因此車廠放棄碳纖維的可能性極低,且就目前狀況來看,其實還有扭轉局勢的餘地。但可以想像,未來不需要使用碳纖維材質的零件(就是純裝飾使用的部分),就真的不會使用碳纖維來製造或修飾,因此不論短期或長期對汽車產業或是其他相關產業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碳纖維成品對人體沒有直接害處,否則你我所使用的網球拍、羽球拍、高爾夫球杆早就將一堆運動選手給毒害了!因此歐盟所定義的「危險物質」乃是針對碳纖維製品回收的過程,尤其是在碾壓、擊碎這個環節,碳纖維細小的長絲會飄散在空氣當中,接觸到人體皮膚才會造成傷害。這情況有點像是石棉瓦、石棉浪板,石棉成品對人體沒有危害,然而當石棉材質破碎後髓產生的石棉粉塵對於人體肺部將會有重大傷害,包括致癌。當然,碳纖維的應用遠不如石棉瓦這麼普遍,回收量更是不能比較,更沒有證據顯示碳纖維長絲=致癌物質,所以暫時不要對碳纖維產生恐懼。然而歐盟的相關舉動,乃是針對車輛回收業者以及附近的居民提出警告,但這並非無解的難題,因為碳纖維材質回收技術正在改變當中。當然,這也是頭一次發生「政府機關將碳纖維列入危險物質」的案例,並計畫於2029年前生效,但會不會有其他政府跟進?這還很難說。但就目前的局勢而言,汽車業使用碳纖維材質的比例,占全球產能之20%,算起來並不低!其他反對勢力當然包括航空業者。如果歐盟立法通過、又有其他國家或政府跟進(如美國加州政府),那麼汽車產業勢必要逐年調降碳纖維材質使用比例,這未必會是一件好事,不只性能玩家會哭哭,廣大的羽球愛好者更是崩潰…但重點是趁漲價與停產前趕緊收藏好幾把心儀的球拍吧!至於性能玩家大致上也是如此…

好吧,來談談碳纖維回收狀況:過往碳纖維製品是不回收、不重複使用的!聽起來不環保,但碳纖維的特性就是碳含量高,高達90%以上,其他就是長纖維材質,所以處理廢棄碳纖維製品也很簡單,就是直接燒掉,不會殘留太多廢料、也不會衍生其他有毒物質,且發煙問題相對低,其實是有水準的火力發電燃料。這樣的焚燒過程看似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像是超級跑車所使用的「一體成形碳纖維車體」,或是很大一塊碳纖維尾翼或是車身板件,必須經過切割、碾壓成碎片之後才能進入焚燒過程,所以問題就出在這切割、碾壓過程,破壞了碳纖維原本結構,長絲就此逸散到空氣中。所以優化碳纖維製品回收流程,其實是可以抑制碳纖維長絲飄逸至空氣當中危害人體健康,此外目前的科技已經具備「碳纖維製品回收再利用」等永續經營目標,持續優化這些回收流程,同樣能降低碳纖維長絲污染問題。但不管怎麼做,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碳纖維原料價格將會有飆漲的可能性,因為政府絕對會將回收成本加諸在生產與使用者身上!


好的,歐盟公佈這項訊息之後,早已造成日本碳纖維製造商股價大跌,日本是亞洲最大的碳纖維供應商,帝人集團、東麗工業、三菱化學佔全球碳纖維市場的54%,其餘則是歐洲廠商。然而碳纖維材質會不會被禁用?整體來說可能性很低,畢竟這種材質的性能表現實在太強悍,只能說未來廠商將全面朝向可回收再利用的高端碳纖維材料發展,藉此避開歐盟的碳纖維禁令,但這同樣是錢、錢、錢的成本問題。看樣子碳纖維製品價格開始飆升是必然現象,BMW、Nissan、Hyundai、Lucid的量產碳纖維車體計畫,當然也會受到影響,但確定超級跑車、終極跑車、F1賽車…甚至羽球拍、網球拍、高爾夫球杆…都不可能放棄碳纖維材質,因為沒有更好的替代品了!只好讓它持續貴下去…玩家也只能跟著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