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英雄,是Skoda找來陳金鋒當Yeti代言人的廣告標語,認為兩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擁有內斂卻強大的本質。
然而硬是要把全球限量的Yeti Monte Carlo冠上“金鋒特仕版”又似乎有點混淆價值,或者是說,如果你不是棒球迷,這樣的產品還會是有吸引力的嗎?
因此今天就先把鋒哥擺一旁吧,單純來談談這輛車給我的感受。
撰文:程志熙 / 攝影:程志熙
雖然試駕當天台北下起了暴雨,但Yeti在濕滑路面上的表現卻讓我相當滿意。
Yeti的駕駛視野可以說是我認為僅次於發財車之外最好的車款之一,但除此之外,方向盤的轉動以及油門、煞車踏板操作起來都不算友善,簡單講就是跟一般的小車比起來,駕駛Yeti費力多了。
我不會把Yeti歸類為一部“好開”的車。
要說這是歐洲車的特性也可以,總之這樣"費力"的設定在滂沱大雨裡卻特別能給我安全感。
此時我想起小時候開March在雨中打滑的噩夢,兩者的區別就好像溜滑水道時一個躺平和一個坐著,刺激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對吧?
「這車底盤不錯」,剛拿到車的時候我這樣和同事說。
其實VW集團的車操控都不會讓人失望,要知道基於PQ35底盤打造的Yeti,是國內Crossover級距裡少有的獨立後懸吊,可以減少左右輪牽連不必要的跳動,又能維持很出色的路感。
不過以上說的,只包含下半部的感受。
是的,所謂上半部的表現,其實就是重心。能感覺出Yeti的車體重心並不是抑制的很好,過彎雖然不到MPV車型那種晃動感,但確實側傾的比較明顯一些。
這說起來有些尷尬,好比短小精幹的快跑選手頭上戴了頂全罩安全帽,你能想像他在起跑或過彎時肯定難受。
當然,這是車高不可避免的劣勢,事實上坐進車內我還覺得Yeti的頭部空間太好了。
再來,這也不是此類小型SUV一定要克服的,只是與出色的底盤操控相比,我的感受是可惜了些。
然後呢?一輛車肯定是優缺點共存的,只是Yeti兩者都特別突出,例如百萬內歐洲車宿命:不及格的內裝。
不會有人說Skoda的內裝塑膠感重,比較普遍的說法叫“陽春”。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Monte Carlo套件就這麼巧妙的、微微的點綴了一些情趣。
從門檻的金屬銘牌、中控台的碳纖維飾板還有無所不在的紅色的車縫線,看似不多卻對質感與視覺效果提升了不少。
車外更是不用多說,許多部件改用黑色涂裝並搭配紅色車漆配,主打低調的Yeti此時顯得格外奪目。
如果用"激情"來形容Yeti的1.2 TSI動力,那我就是唬爛了,但它卻絕對夠用,渦輪開啟時的瞬間衝刺感也能滿足一些感官刺激。
雖然不會持續太久...
但與充滿運動化效果的Monte Carlo套件搭配起來 ,感覺是不是更有意思了呢?
此時,就算英雄想要低調也無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