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短途與市區靠電能、長途與國道靠氫能!淺談歐洲車輛能源發展趨勢  

近期歐洲汽車界的大事當屬「歐盟2035年禁止銷售燃油新車」之新政策正式通過,德、英、法、義等汽車工業大國與相關的汽車廠商無不跳腳~其它20多個盟友都在坐享其成,電動車哪有那麼容易拓展與研發!還有昔日的燃油車工廠、模具、機具、員工該怎麼辦?通通送到第三世界去?

目前電動車的售價、續航力、充電、電池壽命、電池回收等問題還難以克服,與燃油車相較並沒有競爭力與完全取代能力,而且無法確保「十年後」電動車能夠完全取代燃油車的低售價與便利性,就怕屆時止會拖垮歐洲的電力系統,造成電能不足與電價飛漲,甚至影響民生用電的可靠性,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不過歐洲已是環保意較高之地區,相對於我行我素的中國與美國,還有充滿無奈與問號的印度與俄國,此回歐盟的作為相對積極與強硬,就現實層面也有事在必行的重要性,因為全球暖化對於歐洲的衝擊非常大。所以歐洲車廠與其抱怨全面電動化的時間來得太早,不如趕快尋求解決方案。

其實乘用車(私人車輛)的問題可能還好解決,商用車部分才真的傷腦筋。舉個例子,快遞、物流、公車、捷運可以靠純電力在市區自由來去,目前也都做得到,但是長距離運輸怎麼辦?如果靠純電動車長距離行駛,該純電商用車必須背負著龐大的電池,造價會非常貴、充電時間非常久、電池汰換費用非常高、還會影響載重能力、對於路面和橋樑的破壞與衝擊性大增,怎麼計算與考量,許多歐洲車廠不認為專攻長途行駛的純電商用車會是一條可行之路。

雖然說電池效能會進化、價格會下降,但是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目前身為主流的鋰電池不可能大量與長久發展,因為全球的鋰礦是有限的,所以科學家才會努力研發價格相對便宜、具有永續發展價值的鈉電池。

然而鈉電池就算能克服電容量、價格、充放電時間等屏障,卻依然無法解決循環使用壽命偏短、效能退化偏快的事實,因商用車屬於密集使用、高行駛里程的營業車輛,講究的是將本求利,精算之後就算鈉電池技術純熟且開始市售,也未必能解決中型與重型商用車長途行駛的需求,至少營運成本這一關過不了。

因此許多車廠比較看好氫能源的發展,像是BMW、Honda、Toyota集團,至於Stellantis集團則是積極發展輕型氫能商用車,將配備燃料電池,續航力可達400km,單次補充氫氣的時間為3分鐘,並能維持一公噸的貨物載運能力,近期將開始建立規模型氫氣工廠並廣設充氣據點,初期將在法國等七個國家開始使用,目的就是要解決商用車的碳排放問題。

然而不論氫能的進展如何,氫能與電能何者為優或是「更憂」!可以預期未來十幾年歐洲勢必會經歷車價、能源、物流、運輸...等費用大漲的苦難,台灣方面也不要作壁上觀,國內遲早都會遭遇能源轉型的痛苦,不如好好學習歐洲人如何度過此一困境,而不是只想著去歐洲觀光旅遊與吃喝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