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一般市售車款,Audi莫名其妙地堅持前輪驅動&四輪驅動長達85年以上。是的,凡標示「quattro」皆為四驅,沒有標示者皆為前驅,在此之前可說是幾乎沒有例外,或許您會質疑為何要用「幾乎」二字,因為Audi的GT工廠賽車與Lamborghini Huracan超級跑車孿生兄弟Audi R8後驅版本例外,但這些都不是普通的市售乘用車。當然,Audi並非從來沒有後輪驅動轎式車款,事實上在二戰之前的Audi還是前輪驅動、後驅設計都有的情況,隨著不同車型混著使用的非統一狀態,如1938年的Audi 920就是最後一輛採用後輪驅動的四門房車,然而更早的1933年Audi Front UW 220則是不折不扣的前輪驅動設計,此為史上最早的前驅車之一、另一代表作為Citroen 7(Traction Avant),然而這些車款隨著二戰爆發、德法激烈交戰而通通停產。
▲Audi 920 後驅
▲Audi Front UW 220 前驅
▲Citroen 7(Traction Avant)前驅
其實最初的Audi並沒有定調前驅優勢與獨特性,但後來為何又要那麼強調前驅?當然還有quattro四驅。好的,這當然是為了原創、獨特、區隔、話題性而來!戰後的Audi並沒有立即振作的本錢,直到VW集團收編了Audi品牌之後才推出赫赫有名的Audi 100豪華房車(1968~1994也就是A6的前身)藉此與雙B交戰,然而採用後輪驅動的雙B早有名氣與擁護者,包括性能、舒適、質感,那麼Audi 100該強調什麼?於是Audi搬出1933年Audi Front UW 220「前輪驅動」之榮耀設計,打著科技、省油、安全、好駕馭。
▲1979年Audi 100 前驅、四驅
您當然會認為前輪驅動有什麼科技、原創、獨特、話題...可言,一定會質疑編輯到底是在供三小?但是在1960年代清一色後驅房車的狀態下,標榜前驅的Audi 100可說是萬綠叢中一點紅,更何況Audi 100可不是普通的前輪驅動車:
- Audi 100使用的是罕見的縱置引擎前輪驅動設計,直到A4、A6世代始終都是如此,變速箱在排檔座下方,可以輕易設計成四輪驅動車型,此外縱置引擎因震動方向為左右搖擺,對於駕駛與乘客的衝擊性低,舒適性佳。
- Audi 100除了前輪驅動,當然還有當年非常稀少的四輪驅動車型,對於冬季結冰路面非常有利,更別說泥濘、草地、濕滑路面,通通都是小菜一疊。
- Audi 100問世的年代,還沒有電子防滑、動態穩定系統,在大雨、泥濘、冬季冰雪地開車真的就是比拼技術,加上當年的房車仍是以後輪驅動為主,因此當時的狀況就是連阿罵開手排車都會反打飄移防失控技巧!因此當年的Audi 100強調的就是冰雪地行駛安全又好開,不論前驅或四驅都是如此,對於真的學不會反打技巧的駕駛來說當然要選擇Audi囉!
- Audi 100於1968年發表不久,正好經歷1973年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1979年則是出現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本很便宜的油價就這樣翻漲再翻漲,消費者再也受不了豪華舒適但很耗油的大排氣量後輪驅動房車,其結果就是後驅改前驅、輕小機動又好停的掀背車開始流行、省油可靠的日本車崛起,但對原本就是前輪驅動設計的Audi 100無疑就是「不用改直接受惠」的最大贏家!
好的,關於Audi 100前輪驅動神話講完了,但電動世代的Audi為何又悄悄不吭聲地回到後輪驅動設計?理由很簡單:
- 純電動車再也不需要耗能昂貴佔空間的「中央傳動軸」「中央差速器」可以輕易做到「去中化」的終極目的(給你拍拍手),簡單說就是純電動車除了「雙馬達、三馬達、四馬達之四輪驅動」一定昂貴之外,就中大型車款而言(小車例外),設計成純粹的後驅或是前輪驅動的成本其實差不多。但基於前輪轉向、後輪出力的分工概念,設計成後輪驅動對於前後輪胎抓地力的平衡,以及機械結構的分散與前後配重是有利的。如果前輪又要轉向、又要出力,可以想像對於輪胎與傳動軸的摧殘是處於更不利的狀態。
- 前輪驅動的最大限制,就是當馬力超過200hp、扭力超過30kgm時,很容易出現輪胎打滑空轉或是左右輪抓地力不平均的扭力轉向問題。但以國內幾乎是最便宜的電動車MG4為例,單馬達版本已有204匹馬力,此時使用後驅設計相對安全又好開。如果是Audi A6 e-tron單馬達之362hp,不用說,如果設計成前驅鐵定超難開,而且大馬力的前驅電動車對於續航力表現並沒有太大幫助。
- Audi A6 e-tron的對手BMW i5、M-Benz EQE、Tesla Model S通通都是後輪驅動與四輪驅動設計,基於此,A6 e-tron使用後驅架構似乎也沒有什麼懸念,更何況此時的前輪驅動電動車完全沒有什麼科技、原創、獨特、區隔、安全...意義,只有負面與廉價的話題性...